自7月以来,集合资金信托融资已连续四个月下滑,8月起每月募资规模均低于2000亿元;收益率连续三月跌破7%,10月已降至6.56%一线。收益持续下滑以及非标产品有限导致集合信托产品募集不容乐观。
新华财经上海11月10日电(记者 王鹤)投资者对固收产品的热情似乎正在褪去。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1361款,成立规模1324.62亿元,环比减少5.09%。
自7月以来,集合资金信托融资已连续四个月下滑,8月起每月募资规模均低于2000亿元。而上半年,除春节月外,每月融资规模在2100-2700亿元区间。
基建和房地产信托悉数收缩
10月份,两大信托传统重点业务基础产业和房地产悉数低迷。
10月基础产业信托募集资金200.47亿元。就在上半年,基础产业信托每月募资动辄600-700亿元,7月开始,募资骤降到300亿元水平,之后继续震荡下滑。
业内人士预计,基础产业类信托募集规模还将继续下滑。
从监管角度来看,信托行业被要求压降融资类信托产品对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是直接冲击。
且当前市场上出现了较多投向城投公司私募债的产品。从基建融资角度来看,城投公司的融资受到地方政策的限制以及国家在专项债上放松,资金成本出现大幅下滑,对信托渠道是不利影响。
10月房地产信托募资277.50亿元,与上半年动辄月均募资700亿元水平相比,亦呈现断崖式下滑。
窗口指导、余额管控成为了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关键词。继“三道红线”政策出台,银保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的通知》,并要求于11月30日前将排查情况上报。
“房地产信托被严监管预示着传统信托业务的增长空间将越来越受到制约,传统粗放的高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说。
收益率连续三月跌破7%
从收益率看,集合信托产品平均收益从去年10月跌破8%开始逐月下滑,今年8月跌破7%,9月继续走低,10月已降至6.56%一线。
分析人士指出,疫情后,出于稳增长需要,货币政策偏向宽松,利率逐渐下降,金融体系资金较充沛,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相应的银行理财、信托等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必然下降。
“从收益走势来看,短期内集合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没有反弹的迹象。”喻智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内融资成本下行的预期仍在;二是融资类业务开展不顺,且优质的底层资产依旧稀缺,产品收益难以保证;三是标品投资类产品涌现,大幅拉低集合产品的平均收益。
收益持续下滑以及非标产品有限导致集合信托产品募集不容乐观,集合信托处在“量价”齐跌的趋势中。
固收产品资金正流向权益资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值得关注的是,以信托为代表的部分固收资金正在向权益类转移。
中国信托登记公司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信托行业规模持续稳步压降,与第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新增办理完成初始登记的涉及募集金额出现较大幅度回落。
今年一、二、三季度新增募集金额均为存量负增长,全行业办理完成初始登记涉及的存续募集规模持续下降。在新增规模负增长的同时新增笔数正增长,信托产品单笔规模显著缩水。
与之相对的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高歌猛进。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逼近18万亿元,和二季度末相比,权益基金规模增长逾万亿元。权益基金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基金公司进一步扩容,19家基金管理人迈入“千亿俱乐部”。
私募方面,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国内百亿私募机构数量已经达60家,仅10月当月百亿私募机构就大增9家。
有信托公司人士透露,近期每月到期的集合信托在百亿元左右,但是接续下去的资金在二三十亿元左右,剩余的数十亿资金都在寻求更高收益的资产。
私募排排网创始人李春瑜此前对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回暖,赚钱效应显现,投资者风险偏好有较大提升,一些固收资金正在快速流向权益投资。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