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产服务信托展业与体系构建

2023-05-11 11:01:31 中国金融杂志 微信号 

导读: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实践经验,积极发展资产服务信托,逐步摒弃“千人一面”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

作者|邢成  秦洪军  王楠「国投泰康信托研究院、清华大学法学院金融与法律研究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信托有限责任公司」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9期

中国银保监会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和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通知》在分类列表排序中将资产服务信托调整为第一顺位,体现出监管部门对资产服务信托的高度重视和转型决心。同时,将资产服务信托项下分类进一步完善,明确其包括行政管理服务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和新型资产服务信托5大类、19个细分类别。在新分类下,资产服务信托已成为监管部门引导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发展的重点业务,信托公司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实践经验,积极发展资产服务信托,逐步摒弃“千人一面”同质化竞争的发展模式,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

新分类凸显财富管理核心定位,助推家族信托高质量发展

《通知》重点就资产服务信托项下的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细项进行精准分类,为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等财富管理信托业务指出了明确方向。《通知》针对信托的财富管理服务,采用分级分层的方式,对个人、家庭和企业设置了不同起点,在厘清各类财富管理信托业务边界、深化业务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财富管理服务信托的业务广度,表现出监管部门对信托公司回归财富管理本源的重点关注,凸显了财富管理的核心定位。

目前,立足信托公司业务实践和资源积累,在新的分类框架下,市场前景最为广阔、最契合信托业务本源、最能发挥信托制度优势与传统竞争优势的业务首推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特别是信托公司已全面加快布局的家族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

家庭服务信托是此前征求意见稿中在“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项下新增的业务类型,并明确要求家庭服务信托初始设立时财产金额或价值不低于100万元,期限不低于5年,投资范围限于投资标的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上市交易股票的公募资产管理产品或者信托计划。家庭服务信托大幅降低了家庭财富管理的设立门槛,推动家庭资产规划飞入寻常百姓家。目前,中航信托、华润信托、建信信托、平安信托、国投泰康信托等均在家庭服务信托领域有所探索和建树。

而家族信托是信托公司最具专属优势的本源业务。近年来监管政策的引导叠加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推动家族信托实现快速发展。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家族信托存续规模仅不足5亿元;而截至2022年9月,68家信托公司中已有近60家开展了家族信托业务,存续规模约为470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约34%,存续家族信托个数约为2.4万个。伴随《通知》的出台,信托公司通过与其他专业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等模式,逐步加快转型步伐,大幅优化提升家族财富信托功能,跨越过去单一保值增值的初级阶段,向涵盖安全财富、增值财富、和谐财富和久远财富四大信托目的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信托加快转型。2022年以来,信托公司与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第三方财富公司等机构,围绕财富传承信托、子女教育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达成战略合作。例如,长安信托与方正证券(601901)签署战略协议,双方将在家族信托业务信托事务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顾问服务、综合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山东国信与浙商银行、天津信托与华夏银行(600015)总行、国投泰康信托与华夏银行分别签署家族信托业务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助力家族信托业务开展。同时,业务模式也不断创新升级。2022年,杭州工商信托推出“嘉和汇3.0”,围绕客户家庭定制专属解决方案,服务内容涵盖指定分配、隔代传承、股权托付、保险金信托和婚嫁祝福五大家庭场景;五矿信托联合浦发银行(600000),推出综合型股权家族信托,为客户提供全周期的家族财富管理服务,助力家族财富安全、稳定、传承久远。此外,随着《通知》的出台,在新的监管导向下,设立“低门槛+稳健投资”的“家庭服务信托”逐步从个案向规模化发展,我国家族财富管理将进入高层次、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资产证券化业务蓝海可期,业务附加值亟待提升

在行业转型、传统业务竞争不断加剧、监管导向和政策支持等多重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信托公司争相转型的重点。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在盘活存量资产、快速回笼资金等方面为实体企业提供有效帮助,成为信托公司构建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体系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另一方面,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聚焦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并要求信托公司充分发挥优势,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盘活存量资产。在政策引导下,信托公司参与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得到宏观政策的强力支撑。上交所公司债券项目信息平台项目数据显示,仅2022年12月,便有近10家信托公司参与的11个资产证券化项目获得受理、反馈,环比增速超80%。

此外,在监管部门鼓励、信托公司积极布局转型背景下,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支持票据(ABN)和企业ABS为主流业务方向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进入快速发展期。万得资讯数据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新增规模1942.47亿元,较第三季度上升28.47%。其中,资产支持票据、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分别为1032.24亿元、910.23亿元,资产支持票据业务逐步成为主流。

然而,不可否认,当前信托公司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开展相关业务时仍面临一些困难。如头部公司在业务规模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其他信托公司尤其是新进入的信托公司,市场参与难度较大。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信托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存量规模为4.1万亿元,其中规模排名前十位的信托公司合计3.38万亿元,占到总规模的82.44%。2022年第四季度,共计31家信托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有6家信托公司新发行规模超百亿元,占新增总规模的60%,“头部效应”显著。当然,由于角色通道化、报酬费率低等原因,对某些信托公司而言,资产证券化业务仍然是“不赚钱”的业务,因此,未来在标准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新分类下信托公司在资产服务信托产品条线中向标准化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方向,形成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将是各信托公司真正立足的关键。

事实上,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竞争更多是服务的竞争,信托公司要提升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改变“赔本赚吆喝”的现状主要在于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一方面,信托公司要全面提升自身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强化资产证券化业务系统建设,为发起机构提供资产遴选、产品设计、现金流测算、产品发行和受托管理等全流程专业化优质服务,有效提升信托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经济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深度参与底层资产的设计和开发。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信托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存量规模为4.1万亿元,但其中一半以上的底层资产涉及住房抵押贷款,另有超过12%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底层资产涉及个人汽车贷款,具有较高的资产集中度。

而受房地产市场结构性调整影响,未来以住房抵押贷款为底层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也将进入下行通道,信托公司应积极关注科技创新、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创新资产。此外,要主动探索资产证券化全链条服务。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链条主要包括前端的Pre-ABS业务、中端的SPV业务和后端的ABS标准化产品投资业务。在资产证券化业务中,信托公司过去主要是作为SPV提供较为低端的受托服务。信托公司在对业务不断了解并深入参与之后,应逐步向“前端Pre-ABS业务与中端SPV业务相结合”的2.0阶段发展,向ABS资产管理人和业务发起人的角色转变,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收益率,真正使资产证券化业务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服务信托业务。

创新型服务信托成行业转型新热点,市场潜力巨大

在新分类监管导向下,除资产证券化和财富管理受托服务信托等成熟业务外,预付费、风险处置等基于信托服务本源、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创新型服务信托业务也逐步成为信托公司的布局重点,部分信托公司已进入“跑马圈地”期。

一是预付类资金受托服务信托。在当前我国预付类资金监管力度不足的背景下,信托公司通过发挥信托特有制度优势,将预付类资金作为信托财产单独管理,实现预付资金与企业自有财产的分离,能够在有效提高预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主动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当前,部分具备属地资源优势的地方国有信托公司,如国联信托、江苏信托、苏州信托、紫金信托、山东国信、上海信托等已抓住市场机遇,主动布局并落地相关业务,成为行业先行者。未来,随着我国消费场景的完善和社会治理需求的进一步提升,预付类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业务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但与传统信托业务不同,预付类资金受托服务信托业务的开展会涉及广泛而分散的大数据信息处理、账户结算及权益分配等环节,需要信托公司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数据服务及治理能力。系统承接能力是相关业务开展的重要壁垒,较早实现系统升级的信托公司将必然具备较大的先发优势。

二是风险处置服务信托。在这一业务模式下,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接受面临债务危机、处于破产过程或拟进行债务重组的企业委托,助其提高重组效率,设立以向企业债权人偿债为目的的信托。近年来,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风险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一批大型企业接连进入司法破产重整程序,为信托公司探索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带来较大机会。截至目前,已有平安信托、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紫金信托、天津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进入该市场。

信托公司进入资产处置市场较晚,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仍面临市场占有率较低,市场经验、专业能力、业务渠道和人才团队建设尚存短板等现实问题,难以一蹴而就。同时,内部竞争十分激烈,仅海航集团破产重整专项服务信托项目,便有超过30家信托公司参与竞标。在某些热点项目的竞标中,甚至有部分信托公司提出零报酬的信托方案,相关业务逐渐呈现出服务与报酬不匹配的现象,短期内尚难以成为信托公司的核心利润支撑,但市场潜力已逐步显现。

2023年信托业发展趋势展望

2023年成为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正式落地的开局之年,信托行业将正式告别依靠融资类、通道类业务的传统发展模式,从同质化“躺赚”的时代进入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转型阶段。在业务实践上,信托公司应主动基于自身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进行业务规划、转型与调整,服务能力强的公司可着力开展资产服务信托业务,标品投资能力强的公司则可重点拓展净值化的资产管理业务。

为尽快构建完整、系统、适合本公司发展特色的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体系,加快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信托产品条线,信托公司应在深入解读《通知》精准分类的基础上,认真研判,遴选主次,划分难易。对财富管理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信托等相对成熟的业务,加快占领市场步伐,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持续实现业务模式和交易结构的迭代升级,构建具有一定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尽快研发和探索其他行政管理受托服务信托、风险处置受托服务信托等业务,构建可复制、常态化、规模化的业务体系和产品条线,逐步提高营收水平,形成公司的利润支撑。尽管这些业务短期内还不能迅速扩张规模,或者成为核心业务收入来源,但长期来看,信托公司通过不断摸索、积累和先发布局等,必将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之路。

展望未来,对于多数信托机构而言,受资金成本、人力成本和专业能力等约束,必然难以实现毫无重点的“大小通吃”,因此切不能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必须根据公司的战略定位、资源禀赋、关键要素、团队能力等诸多因素,因“司”制宜,有的放矢,谋定而后动,逐步构建起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条线,以专业化特色、差异化定位、综合化能力和异质化竞争打造自身资产服务信托业务体系的特色品牌。■

(责任编辑  贾瑛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杂志。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