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五年磨剑现锋芒 资产规模站稳21万亿

2022-12-13 03:00:52 证券时报 

数据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杨卓卿/制表 视觉中国(000681)/供图 彭春霞/制图

证券时报记者 杨卓卿

信托行业转型继续深入,资产规模已稳定在21万亿元一线。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延续今年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1.07万亿元,同比增长3.08%,环比下降0.17%。

值得一提的是,若与2017年末的历史峰值相比,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下降幅度收窄至19.71%。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王玉国表示,“信托行业经过近五年的持续调整,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行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资产来源延续两升一降

2022年三季度,集合资金信托持续增长,管理财产信托重回增长通道,单一资金信托持续下降,总体延续“两升一降”态势。

具体来看,截至三季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为10.94万亿元,同比增长3.63%,环比增长3.29%,占比升至51.90%;管理财产信托规模经过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调整后,自2019年二季度起重新进入增长通道,今年三季度末规模为6.06万亿元,同比大增27.01%,占比同时回升至28.75%;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在2017年末达到峰值以后,在监管压降通道业务等政策引导下,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为4.08万亿元,同比下降20.35%,环比下降1.25%,占比随之回落至19.35%。

投资类业务仍快速增长

资产来源逐步优化的同时,信托资产的功能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

数据显示,自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以来,投资类信托发展明显加快,2022年以来投资类信托占比已连续三季度保持在信托资产功能分类的首位。截至2022年三季末,投资类信托规模为9.22万亿元,同比增长14.77%,环比增长3.13%,占比为43.75%。

在监管要求和风险防控压力下,融资类信托自2020年二季度以后持续下降,2022年三季度末规模为3.08万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31%,环比下降2.80%,占比已降至14.59%。

事务管理类信托于2017年末抵达顶峰后,在压降通道政策引导下持续回落。2022年开始,随着信托在风险隔离、风险处置、财富传承等领域的功能被不断认识和探索,事务管理类信托的规模也逐步企稳回升。截至三季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78万亿元,同比增长2.65%,环比下降2.52%,占比41.65%。

行业经营效益继续承压

受宏观经济变化、业务结构调整及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2022年三季度信托行业的经营业绩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人均利润同比均出现明显下滑。

来自中国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收入673.52亿元,同比下降22.82%,固有业务收入和信托主营业务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截至三季度,行业累计实现信托业务收入547.73亿元,同比下降13.37%,对行业整体经营收入下降的影响达到42.47%;与此同时,行业固有业务其他收入(在营业收入中扣除信托业务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以外)为-76.88亿元,对行业整体经营收入下降的影响达到44.00%。此外,固有业务收入中的投资收益也明显下降,前三季度全行业累计实现投资收益161.33亿元,同比下降12.89%,对行业整体经营收入下降的影响超过10%。

反映到利润总额这一指标上,今年前三季全行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为383.01亿元,同比下降31.21%。

王玉国分析,利润总额的下降幅度略高于经营收入的降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行业转型发展中的挑战:一方面创新业务布局要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等基础性投入,成本费用支出明显增长,但短期利润贡献尚不明显;另一方面由于行业风险资产暴露增加,信托公司加大资产减值计提力度,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盈利水平。

另有数据显示,信托行业人均净利润指标连续三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截至2022年三季末,行业人均净利润140.30万元,同比下降24.42%,也反映出当前行业转型过程中持续盈利能力面临考验。

投向证券市场持续提升

截至三季度末,资金信托规模为15.01万亿元,同比下降4.20%,但是自今年一季度以来连续两个季度环比正增长。

一方面,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金融机构的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当前社会理财资金配置由非标类资产向标准化资产转移的趋势明显,信托业在证券投资领域与基金、券商、银行理财等资管同业相比,仍然规模较小,参与深度有限,但加快做强做优做大证券市场类信托业务已基本成为行业转型共识。截至三季末,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为4.1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0%,环比增长7.40%。

另一方面,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房地产领域的规模和占比进一步下滑。数据显示,截至三季末,投向工商企业、基础产业和房地产的资金信托规模分别为3.95万亿元、1.63万亿元、1.28万亿元,分别同比下降13.07%、17.04%、34.20%。

王玉国认为,11月以来房地产行业积极政策不断,随着相关调控政策效应的叠加,各地“保交楼”工作不断推动,居民购房信心和房企现金流均有望边际改善,房地产市场将逐步重启良性循环进程,能够有效缓释当前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为出险项目处置提供窗口期,也对未来房地产相关业务的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空间。

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王玉国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的报告,为信托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正在酝酿中的信托业务分类调整等监管政策,更加强调发挥信托制度优势,加快回归本源,实现行业差异化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信托业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局相结合,坚守受托人定位,回归信托本源,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新动能,助力人民美好生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其一,持续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比如,充分发挥连接产业、货币、资本三大市场的独特制度优势,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投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重点领域。

其二,大力拓展社会财富管理服务功能。酝酿中的信托业务分类调整政策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也体现了对信托服务功能的重视和行业转型发展方向的引导。

其三,进一步深化信托公司改革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信托公司要在监管政策指引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治理,加强股东资质和股东行为管理,规范开展关联交易,推进下属非金融子公司规范和异地机构整顿;坚守风险合规底线,探索构建与创新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细化和完善内控体系,规范信息披露;提升投研、运营支持能力,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数字化转型。

其四,统筹防范化解风险与创新发展。当前信托行业面临的风险形势复杂严峻,市场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尚未缓解,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突出,部分信托产品发生违约延期,甚至导致个别机构发生风险危机。信托业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与安全,在积极推动业务转型创新的同时,高度重视存量业务风险防范化解,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稳妥有序处置相关业务风险;进一步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牢固树立受托人意识,坚持“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培育守正、忠实、专业的受托人文化,坚守风险合规底线,探索构建与创新发展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